对雪水港村,不少人并不了解,它坐落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,相比之下,周围的秦山大街由于秦山核电站知名些。不过,雪水港村的“土灶改电灶”,本年9月获得了全国村庄复兴优异事例。
土灶改电灶,怎么回事?“烧一锅水大约0.3千瓦时电,做一顿饭大约0.5千瓦时电,既合算,也洁净多了!”把自家土灶改成电灶的乡民许卫东算起了账,现在通元镇正在打造的“数字化厨房”正让数字说话,让用户每用一千瓦时电都明明白白。为满意当地农户需求,当地研宣布凹面式的电磁灶,就像是土灶相同将圆底锅嵌在灶台中。
土灶改电灶项目负责人陆提高介绍,一户乡民烧一顿饭约需3公斤柴,运用新款电灶烧一顿饭大约需电费0.4元,而3公斤柴可卖1.2元,不只能补助电费,还净赚0.8元。按每日两顿饭核算,一户一年用电灶还能“赚”584元。电灶头,500多户雪水港村农户将进行分批装置,土灶改电灶也现已在丽水等地推行。
用上电灶,烧饭菜时既保存了农家大锅烧饭的滋味,少了呛人的柴火烟味,减少了空气污染,也让通元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嘉兴灶头画”得以传承。
村里的电线完成了地埋。最近乡民陈新祖搬了新家,电灶的相关设备现已送到家里,正准备找专业技术人员装置。75岁的他,还记得“曾经打灶头,有灶必有画”,他说的便是灶头画,新家里也保存了灶头画。一度作为文化遗产的灶头画面临着“中看不中用”的困境,终究在保存农家土灶的款式基础上,柴火燃烧加热变成了电力加热,没了柴火的烟熏火燎,灶头画也显得分外亮堂、明晰。
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陈余良在其间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效果。陈余良本来是供电系统的职工,2001年前后来到村里。近些年,村庄环境改进火烧眉毛,但消除土灶在他看来并非万全之策。为了统筹环保和文化遗产传承,他开端揣摩从用电的方法下手,通过屡次与供电系统作业人员的交流,终究打磨出电磁灶的原形,才有了现在的电灶。乍一看,这些电灶与传统灶头并无二致,但仔仔细细地调查就会发现,这儿少了土灶前堆积的柴火,也不见了土灶的灶膛,翻开锅盖,下面是一个凹形的电磁炉。
这一土灶变革,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处理了安全问题。不少村庄沿用着传统灶头烧饭的习气,一有时刻,上了年岁的人就喜爱把捡来的秸秆、树枝等各种柴火搬回家里,但在年轻人看来,这些柴火放在宅院里不只影响环境,也存在安全危险危险,但电灶代替土灶后,不只用的老年人觉得比土灶好,也不向宅院里堆柴火了,家里的年轻人定心了。
曾经堆积柴火的场所不只在宅院内,还可能是宅院外。本来雪水港村八一组是个天然村落,公共区域曾经被乡民们占为“自留地”,被用于堆积柴火、养殖家禽、栽培蔬菜等,环境凌乱不堪。2016年,村里将八一组作为示范点,发动美丽村落创立作业,其间,不少党员大方借出“自留地”用于建造绿洲等